云顶国际亚洲唯一官网-国际云顶yd4008 / 新闻动态 / 教育新闻 / 正文
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在中小学扎根-云顶国际亚洲唯一官网

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时间:2018-11-14 17:19

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同学们,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节气的景色?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?”

10月23日,霜降,在江苏无锡市南长街小学的一节“品德与社会”课上,教师诸向阳以唐代诗人张继的诗《枫桥夜泊》切入,和学生一起穿越时空和课程界限,带领他们感受节气物语。

“每个节气到来时,为学生上一堂节气文化课。一年下来,上了20堂课。上届六年级很多毕业生留言,印象最深的就是节气文化课。”诸向阳告诉记者,让学生在节气中观察生活,感受生活,既能培养其敏感的诗心和科学的生活态度,更能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,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。

2017年1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出台《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》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、传承。一年多来,各地中小学在优秀文化传承中做了哪些探索?其间,遇到了哪些有共性的问题?如何寻求破解之道?

深扎课程之根

近日,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小学的一间画室里,摆满了数百幅形态各异、栩栩如生的生肖画作,其中一幅画有黑白大狗的国画格外吸睛。

“要先画狗的眼睛,然后用大毛笔点上这个很淡的颜色,勾出狗的整体外形,再用比较深一点的颜色……”看到记者对自己的作品感兴趣,该校六(4)班学生黄子恒现场比画起来。

“参展的学生画作有1900多幅,经过筛选,画室集中展出400幅,其余作品在各班的展板前展出。这是我校开展十二生肖校本课程8年来的部分成果。”将军山小学副校长张屹说。

立足传统文化进课堂,将军山小学近几年开发了20种十二生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,涵盖美术、音乐等多个学科,其中美术类课程就有5种,包括水墨生肖、线描生肖、剪纸生肖、手工生肖和泥塑生肖。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美术的热情和爱好,也培养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。

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扎根,课程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。而传统文化课程不同于语文、历史、政治等学科课程,重点在文化,文化教育根本上是美育,要围绕美展开。”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章灿表示,虽然不少地区、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都做了积极探索,但就整体看课程内容的系统性、整体性还有待提升,“具体可围绕以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,以仁爱共济、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,以正心笃志、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等方面展开。”

广扎师资之根

“我们家昊昊现在真像是被‘拉魂腔’拉住了魂,几乎每天放学后都要听一段,戏瘾比我还大!”日前,记者来到徐州市铜山区采访,临近下午放学时间,该校两个学生家长在拉家常,声音不大却引起了记者注意。

“拉魂腔”是分布在山东、江苏等接壤地区的一种地方曲艺,学名柳琴戏,2006年,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在推动非遗进校园背景下,2014年初,铜山新区实小选拔30名学生成立了校级“柳琴小剧团”,指导教师只有音乐教师王芳一人。“由于种种原因,柳琴戏离老百姓越来越远。整个铜山区柳琴戏传人不足10人,且都已50多岁了。”王芳告诉记者。

为解决师资问题,受“小先生制”启发,该校采取先系统地训练苗子,再让他们教其他师生。几年下来,该校热爱柳琴戏的师生越来越多,剧团骨干成员不仅学习上去了,生活方面也愈发独立。

相比传统曲艺,优秀传统文化范畴更大,怎样系统地培训师资?对此,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、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“中小学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”负责人之一刘明远认为:“目前在中小学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,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拓荒性质,这个阶段,紧抓‘关键少数’最为重要。”

作为教育部2017年新增的22个教师高端研修项目之一,主办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从省内各地选拔50名教师,其中不乏名校长、特级教师、教研人员等。以理论教学与一线观摩的培训方式,以名校的文化建设成功经验为范例,探索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建设校园文化的路径与方法。

两年的培训有两个环节贯穿始终:一是每次集训都组织研讨会或论坛,采用无领导发言的方式,增强学员的学习主动性,发现存在的问题。二是要求学员结业时提交一篇不少于1.5万字的论文,锻炼学员的科研能力,促进其对传统文化的学习。“这样他们回去后,就能发挥‘种子’的作用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个地方和学校落地、生根,长成参天大树。”刘明远说。

融扎社会之根

“在高中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教育阻力重重,家长阻拦、不少学校负责人也不同意,原因就是有高考压在那儿。”江苏省泰州口岸中学历史教师、“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师高端研修班”学员史海燕,谈起自己在学校开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历,她直摇头。

实际上,史海燕的遭遇并非个例。除了要解决课程、师资等难题,家长和社会认同也是制约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扎根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