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焦“三个课堂”探索特色模式
强广林 杨凌高新小学副校长
“三个课堂”是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、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在《打造“三个课堂”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》一文中提出的。“第一课堂”是指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的教育教学“主阵地”,主要是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,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,这是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在教室上课。“第二课堂”是指校内学习场所,是除“第一课堂”之外的所有校内资源,通过功能部室、音乐体育场馆、社团活动场地、文化走廊等场所,进一步发挥好学校育人和服务功能。“第三课堂”是指走出校门以外的社会实践学习锻炼场所,主要以研学基地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文化馆、博物馆等校外教育服务设施和志愿者服务、社区服务为活动载体的课堂。
为全面贯彻落实 “双减”和 “课后服务”政策,杨凌高新小学围绕“教育质量提升”大胆探索和实践,以“三个课堂”建设为抓手,助力教育教学提质增效,形成了“双减”政策下教育质量提升的“高新小学模式”。
第一课堂,智慧教育为教育质量提升赋能
高新小学是陕西省“智慧校园”,依托多年信息化建设优势,我们聚焦打好“智慧教研”“智慧课堂”“智慧评价”三记组合拳,聚焦学生个性的培养、心智的健康和全人的发展,围绕“减负”“提质”“深研”六个关键字进行了大量探索。
一是我们依托高效的“智慧课堂”,让课堂始终保持新鲜活力,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好、学足,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进步和成长,通过高效课堂为学生减负,让学生腾出更多的时间,培育兴趣爱好,发展个性特长。
二是积极研发“七色光评价系统”工程,先行先试,打破传统唯分数论评价模式,构建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,依托“大数据”、人工智能,形成学生“自画像”,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认知、促进自我觉醒,为家庭教育和学生生涯规划提供参考。
三是深耕教研,聚焦作业设计。在“双减”政策引导下,今年各教研组教研活动更加频繁,各教研组想方设法严控书面作业总量,不断优化作业设计。作业布置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,以课本所附作业题、课后练习为主要依据布置书面作业。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、个性化。将书面作业同探究式作业、实践类作业、阅读类作业、听说类作业、小组合作类作业等相结合。根据学段、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,合理布置科学探究、体育锻炼、艺术欣赏、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的实践性作业,鼓励多学科合作编制作业。
考虑到一二年级学生身心特点,在与家委会沟通商讨之后,我们实施了书包改革,一二年级每周一把书包背到学校,周内上下学不背书包,期间只带必须的学习生活用品,每周五放学将书包背回整理,便于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,此项举措得到了一二年级家长的普遍认可。同时还专门组织一二年级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,编写“课余生活指南”,指导低年级学生家庭教育。
第二课堂,特色课程打通个性成长通道
一是特色课程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平台。我们以“让每一名学生在高新遇到更好的自己”为育人目标,按照“个性 特长”培养方式,开设涵盖人文素养、艺术审美、科学精神、劳动技能、实践创新等在内的特色课程63门。
每周五下午全校学生通过走班,在自己喜欢的方面尽情地遨游生长。为了确保教学的高质量,师资方面,校内教师全员参与,占90%,校外机构聘请,占10%。每学期对课程进行考核和评价,考核不达标,学生不愿意参加的,都会被撤下,以此来确保高质量的课程。
二是课后服务“3 x”助力学生自由生长。“3 x”,3指每天课后服务时间划分三个时段(16:25-18:25)。x指自主课程。遵循动静结合、张弛有度、课程支撑、学生受益、注重效果。
时段一:“尚运动”(突出一个“动”)
劳逸结合,让学生通过各类文体活动,得以放松
室外:结合陕西省“爱挑战”项目、年级组项目开展跑操,体操、啦啦操,田径,游戏,篮球,足球,拔河,长绳,短绳,武术等。
室内:有班级特色活动:泡泡泥、剪纸、绘画,手语操、唱歌、辩论赛、古诗词大赛、表演秀、模仿操,科学实验,团建游戏,家长带来农业科学、法律、心理健康、卫生、交通安全、国学经典诵读等课堂。该时段内,室内、室外两个场地各20个班,按照周一、周二单双次序轮换场地。
时段二:“智乐学”(突出一个“静”)
语、数、英教师轮流进班。一二年级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识字、数字、拼音游戏,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巩固当天学习内容;三至六年级分层进行辅导,对自主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,严卡“作业出校门”关,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,因材施教,提高学习效率,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。
时段三:“爱阅读”(突出一个“读”)
一二年级教师带领学生阅读绘本、猜故事,其他年级教师上好导读课,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推荐书目自主阅读。打造“书香校园”,制定经典诵读评价表,拟定各年级精读、略读书目,引导各班开设图书角。常态化开展图书漂流、图书交流和读书标兵、书香班级评选。
第三课堂,为学生打开亲近世界的“门”
学校依托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农科教资源优势,探索出了“六个一”德育实践活动,引导学生懂农、爱农,让农科城这颗绿色的种子植根在每学生的心中。
学校还充分发挥三级家委会协同育人作用,邀请家长来校为学生讲解领域专业知识,引领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委会活动,走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学实验室,走进人工降雨大厅,走进昆虫博物馆,奔跑在田野里,在神奇大自然中,打开了认识世界的“门”。
“双减”政策对广大学生而言无疑是非常利好的,但是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也面临着一个问题:“双减”政策实施以来,教师在校的工作时间更长,投入的精力也更多,后面如何在“双减”政策下为教师减负,是我们学校管理管理者需要深度思考和探究解决的问题。